1分6合

井冈三篇

井冈三篇

●妙不可言

难忘井冈红

  -----献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

       今年10月27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而我也有幸能在这样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前踏上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追忆峥嵘岁月,这里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俨然成为我此行最难忘的记忆。

        8月末的井冈山微风习习,温度适宜,满眼的群山滴翠、郁郁葱葱。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这样评价井冈山:“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90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岁月不居,时光流转,昔日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场景早已销声匿迹,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的井冈山焕发着独有魅力,更令世人对这片红土地充满无限崇敬之情。

       午后参观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游人络绎不绝,由朱德题写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金字饱满沉稳,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熠熠生辉,犹如井冈山这段红色历史,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走进这座革命史类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序厅里的《八角楼的灯光》青铜雕塑,一盏油灯上跳动着、燃烧着的火苗,与下方铸有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主席手书相得益彰,作品取材于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使用过的一盏油灯,象征共产党人彻底点燃烧毁旧中国的星星之火。馆内的3万余件文史资料,每一件都在记录着烽火岁月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从中读懂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更令人肃然起敬。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这是画家杨谷昌教授的作品《春雷交响-1927.好得很》,画面里毛泽东身着蓝色长衣,打着一把红雨伞。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主席当年深入农民当中调查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适时提出将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观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了农民的信赖与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是广大工农群众的 “保护伞” 啊”,此刻,聆听到讲解员的解读,让我由衷的敬佩作品深刻寓意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1927年这场伟大的壮举真犹如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走进绵绵的井冈山,每一个关于当年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舍身忘死的故事都会催人泪下,为之动容。松柏叠翠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安静肃穆。瞻仰前,郭显莲讲诉着井冈山斗争时期,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这段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爷爷郭细古1930年12月参加红军,1931年11月牺牲。另外家族中还有两位爷爷同样是井冈山时期的革命烈士。“那年,你离开了家乡,前行的方向,炮火正响。都说你是条好汉  ,你英勇的身影,印在了茫茫井冈。凯旋的战士说你最爱打豺狼。当我找到你时,你在纪念碑上。捧起火红的杜鹃,我闻到阵阵花香” 。当他深情地朗诵这首烈士后代,为了表达对爷爷的深情怀念和敬意而特意谱写的《当我找到你时,你在纪念碑上》歌词时,时更是几度哽咽。曾在遂川县从事教育工作,如今已63岁的郭显莲老人还动情地说,据何长工回忆:当时在打仗之前战士们相互之间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告诉我的老母亲,她的儿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牺牲的;另一句话就是,革命胜利之后,记得帮我在烈士纪念册上登一个名字”。是啊,井冈山不朽的丰碑,正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英灵用鲜血和生命筑起。2016年2月2日,习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发出这样一段感慨: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当年23岁的红4军第31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的陈毅安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率领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殊死奋战,击退了十倍以上的敌人。次年又被委以攻打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的重任,激战中,不幸腰中4弹而捐躯沙场。陈毅安与未婚妻相亲相爱,牺牲前始终保持书信往来。他曾对未婚妻说:“如果哪天我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在等我了。”当她有一天突然接到来信,打开竟然是一封无字书时,顿时失声痛哭。这封无字信是陈毅安牺牲一年后,战友忍了又忍发出的。这里的红色传奇故事不胜枚数,穿越时光,虽写满斑驳,透出沧凉,却依然闪亮,充满力量。

       弹指一挥间,匆匆九十载。今天的井冈山已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干部党性的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伫立茨坪镇,极目远眺,初秋的井冈逶迤苍茫,山林茂密,楼群林立,街道整齐,市井繁华,人流涌动。打 “红色引领 ,绿色崛起”的战略发展牌,传承红色基因与打造红色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生机勃勃,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街头巷尾 “映山红宾馆”、“东方红公寓”、“红色摇篮邮局”、“会师酒楼”、“井冈岁月红色文化主题酒店”、“红杜鹃客家特色菜”......那些红色印记鲜明的名字充满岁月涌动与温情。南竹坑路 “开放、繁荣、秀美、幸福”的亮化艺术字在夜色中格外夺目,仿佛向世人昭示大山深处孕育的火种未曾熄灭,依然生生不息,且闪耀着的时代光芒。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吟诵着伟人的那首经典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告别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这次井冈山之行,接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和红色文化的滋养令我收获满满,也将成为我最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

 

一生的坚守

       初秋的井冈山峰峦叠翠,满眼生机。“中国革命摇篮”不仅有秀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烽火岁月中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里传颂。

       那晚,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步入拿山的红军剧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当演出进行到第五幕《路》时,夜色中,桥上匆匆跑过来一对年轻的红军战士,女战士怀抱着的婴儿撕心裂肺的啼哭着,这时,他们的对面,一个农妇也正急切的赶来,女战士万分不舍地将孩子交到她手中又随即夺回,骨肉难舍,肝肠寸断,最后,女战士还是“狠心”将孩子交到农妇手中,并双膝跪倒,深深地把头磕在地下, 男战士将她搀起后一同奔向火把闪耀的行进红军队伍中......此刻,悲凉的《十送红军》唢呐声响起,整个演出进入尾声了。

       这段场景一段催人泪下的表演取材真实历史事件,又叫《大井托孤》,故事发生在白色色恐怖的残酷战争年代,当时由于四军主力部队转移,故事原型、伟大的红军女战士---曾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她毅然选择继续跟随红军队伍,她的一生充满传奇,70年革命生涯,她用一生坚守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

       那天,井冈山培训班的课堂上走进一个60岁左右的朴实客家汉子接受了访谈。女主持人介绍他叫石金龙,是曾志的孙子。在接下来听到一段段他对奶奶的回忆后,更加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燃起了我对曾志老人的无限崇敬之情。  石金龙的父亲被好心的老乡养大,与母亲整整阔别24年,已是解放后母子得以才相见。此时,母亲已在广州工作。作为红军的后代,父亲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放弃了进城工作,还是留在了大山里。石金龙说:奶奶是从枪林弹雨、死亡堆里爬出来的幸运者。她常说,要为那些死亡战友去实现奋斗目标,自己是真心站在党旗下承诺过,正是凭着这样的信仰,才跟着毛主席将红旗插上天安门。他回忆到:1985年,已是32岁的他跟随父亲去北京第一次见奶奶。相处半个月在即将离开的前两个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拉家常时,石金龙终于忍不住向奶奶说出了心里话:“住这么久了,我们就要回去了,家里还有好多事要做,来之前我们都有一个愿望,请奶奶帮我们全家解决商品粮户口” ?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当时奶奶用手拨了拨饭碗细声细语对他们说“孩子啊,我们现在吃的这些东西不就是你们种的吗?你说说看,现在在农村有田有地、有衣服穿,多好啊,你们转什么商品粮户口吗!”。一个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改变自己命运的真实想法其实合情合理,可她却没有帮助他们实现心里的愿望。1998年10月,曾志老人在生命垂危之际,对身边的儿子说道:我把埋藏心里的话说给你们,来发、春华,妈妈对不起的你们两兄弟,因为你们出生的时候战争太频繁了,没办法带你们,送给老乡抚养。解放了,找到了你们,可我没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来发还在井冈山种地,我感到愧疚,但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慢慢理解妈妈的。

       访谈将要结束时主持人还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曾志老人去世后,在整理她的办公桌时,发现了87个信封和一封遗书,上面写着:“......这是组织上发给我每个月的工资,我除生活开支之后,剩余的这一部分,请帮我转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并让他们转告这些孩子们,奶奶这些钱是干干净净的”。投影幕上展示了其中一个信封,记录着一行行钢笔小字。随着主持人缓慢且饱含深情的独白:工资1115.8。党费18.70;会费4.5;鸡蛋5;衬衣60;花椒2.00,姜1.40。共91.60元。剩1024.20元时,内心更是被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胸怀和高风亮节所深深感动。

       巍巍井冈山,革命历史红。

       在茨坪西北小井村的“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曾任这里党总支书记的曾志,让井冈山人们深深地怀念她。屋子里,一尊汉白玉的曾志半身雕像格外引人注目,老人目光充满着温暖,慈祥的面孔绽放着笑容,更显得和蔼可亲、知性儒雅。墙四周是图文结合的“红军女战士曾志”生平介绍。从介绍中知晓了这位老人1911年出生湖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5岁进入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湖南暴动、上井冈山、驰骋闵东、转战延安、奋战东北,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历尽艰险却始终信念坚定。移步近前,专注凝视,这一刻,我读懂了这笑容饱含伟大母亲的博爱,饱含投身革命的从容,更饱含革命胜利的喜悦。

       距“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仅百米之远,是苍松翠柏掩映的“小井红军烈士墓”。而不远处僻静的半山坡上就是曾志老人的墓。一块三角石上清晰地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 红土地上埋忠骨,井冈山上祭英灵。细雨蒙蒙中,我庄重地在老人墓前鞠躬缅怀。老人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安魂之所,我在一篇《生命熄灭的交代》里找到了答案:后事全部按照老人遗愿办理,几十年后她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曾经和她一起战斗过的战友身边......

       怀着无限崇敬之情徜徉在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碑林中,在其中一块驻足,上面刚劲有力地刻着:“井冈红旗指引着世世代代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勇前进一直到共产主义”。时间标注是:一九八六年一月。这段光辉文字记载下这位革命前辈的坚定信仰,也寄予着德高望重老人美好的希望与憧憬。

       一幅照片始终在我脑海浮现,质朴的石来发端坐坐在母亲墓旁,仿佛依偎在母亲身边,静静倾听母亲一生革命生涯的不尽诉说。

       曾志,终其一生忠诚信仰,淡泊名利。她是一名坚定的女革命家,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正如女儿陶斯亮写给母亲的挽联“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十足的午后,我走进茨坪天街的“红色书店”里,被一册书所吸引,封面主图是一组雕塑,一名红军战士胸带红花扛着枪,旁边是一名女红军战士双手挎着篮子,左侧肩头露出半个小孩的头,他们目光坚定着注视着远方,霎时,就被那种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屈革命气节所感染。封面赫然书写着:《信仰的力量》。

       曾志,一位有着传奇一生女红军战士,正是以信仰的力量为共产党人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红土地上红歌情

       江满凤,生在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井冈山旅游发展公司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凭借一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唱红了井冈山,唱红了大江南北。

       我是在井冈山培训班的课堂第一次听到她唱这首歌的。回想那天,她是深情唱着“哎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走到台前来的。眼前的江满凤穿着蓝色半袖体恤衫,梳着短发,戴着一副眼镜,用一口略带方言的客家话讲述着自己与这首红歌的故事。

       这首井冈山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的歌曲,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名叫江治华的烈士留下的。江治华,也就是江满凤的爷爷,1927年冬参加革命,是部队的一名宣传兵,牺牲后家人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歌词集,后来都被配上了当地客家山歌曲调,才使这些歌曲逐渐被传唱。

       江满凤从小喜爱唱歌,20多岁就在龙潭景区一边扫地,一边唱客家歌曲。机遇来至2007年,适逢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政宣传部等部门投拍了36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井冈山》。拍摄接近尾声时,主题曲却迟迟未定。一天,江满凤像往常一样唱着:“红军哥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被正在景区的总导演金韬听到,他异常兴奋,马上让景区领导带着去见这个人,当面又聆听一遍这首歌后,当即确定这首歌为主题曲。之后,剧组在得到原唱江满凤的授权后,最终决定由歌手姚贝娜、孙维良进行改编翻唱,就这样,这首歌成为凄美的红色抒情流行歌曲,跟着电视剧走进了千家万户。而江满凤理应得到的70万版权费也被她拒绝了,还主动要求签订了不收一分钱报酬的协议。算是她提出的唯一要求便是在电视剧上打上词作者江治华的名字。讲诉到这一片段时,她还风趣地说:“同事说我脑子进了水,丈夫说我找了一个世界最蠢的女人。这首歌是爷爷写的,属于我爷爷的财产,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如果我拿了这笔钱,兄弟姐妹都来分,还说不定闹出什么矛盾,与其这样,我不如为井冈山老区做点贡献,无偿捐赠剧组,让全国人民都能听到这首歌,让红歌永远传唱下去,这可能是爷爷最大的心愿。我是红军后代,那些事情我可做不了。”

       在茨坪西北小井村“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过道的对面有一座白色三层楼房,楼后依山,绿林为障。当有人说这是江满凤开的“满凤酒楼”时,随即引来关注的目光。兴致驱使我走到近前,木刻“满凤酒楼”的匾额瞬间得到证实。不由自主步入屋内,看着墙上布满了她参加“星光大道”、“2011年度旅游风采人物”等电视栏目的照片和锦旗,我的思绪也回到了江满凤那天的讲述......她只是龙潭景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保洁员,却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红色歌曲。墙上的一幅照片引起我的注目,照片上左侧是身着白色衬衣的习总书记,正微笑地看着照片最右侧江满凤。瞬间被定格的画面也将时间指向了2008年10月的一天,江满凤与其他两位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到茨坪毛泽东旧居为那里的游客唱歌,突然远处传来说有领导来了。不多时一群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位说道:“小江,你再给领导唱一首吧。”婉转悦耳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霎时萦绕在这片红土地的上空。掌声未息时,一位身材高大的领导主动走到她近前握住她的手:“你们是从哪来的?哪里人?”江满凤回应道:“我是龙潭景区的保洁员,我唱的是我爷爷当年写的歌,他是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了”。这位领导又接着说:“你的爷爷为国家作出贡献,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你们过的怎们样?你们唱得挺好的,为景区增加了气氛,你不是上次在龙潭景区给我唱过歌吗?”江满凤充满感激地说:“我们过得挺好的,也谢谢领导还记得我。”这位领导与她们挥手告别之际,满凤脑海也随即闪现出2006年3月那天的情景,她曾为这位领导唱过《欢迎各位来井冈》。那天他也是主动走过来和她握手,“你们在第一线,是最辛苦的,以后会有更多的客人到这里。”暖心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着。这位领导就是时任国家副主席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习近平,他两次到井冈山调研视察,并两次与江满凤不期而遇。她情真意切的演唱深深地感染着他,这两天,也无疑成为满凤生命中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光。

       2003年5月的一天,江满凤在景区边扫地边唱着歌,歌声让前来井冈山视察的全国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无意中听到,错以为是景区播放的音乐。当有人说这是景区的保洁员唱的,而且她是红军的后代时,更引发了他的兴致,对陪同的省委、市委领导说:“我去见一下这个保洁员。”见面介绍,江满凤才知道,眼前这位首长是吴邦国,交谈过后,满凤消除了紧张情绪,还被首长盛情地邀请再展歌喉。于是她选了爷爷写那首《送儿当红军》,并一句句地教唱:“送儿当红军,勇敢向前进,上战场,杀敌人,一个不留情。哎,我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呀!”就这样,两人站在山坡上一起唱完了这首歌,更感动得吴邦国夫人泪光盈盈。

       唱着红歌奔小康。2011年4月10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播报着一则新闻:“几年前,一家人还住在草皮泥巴房中,原本离开井冈山寻找出路的江满凤却因游客在听到她的歌声后的一席话坚定了留下来参与红色旅游的信心。”之后荧屏上的出现了江满凤被采访时表露的一段心声:“他说永远记得井冈山,回去后会告诉他们的亲戚、朋友、同事,他们都来江西、来井冈山。我听到这句话时非常高兴啊,可以带动我们的经济呀,那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的。”在革命老区致富新路的引领下,江满凤做过养殖业,开过旅游商品店,最终干起了这个“满凤酒楼”,凭借这个农家特色餐馆,6年中5次上央视新闻,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江满凤能有今天,那是党和政府领导、同事、我的亲戚朋友他们帮助了我”。如今,满凤酒楼经过一家人的悉心经营,生意越做越好,只要在酒楼,她都会为来吃饭的客人倾情献上几首客家山歌。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她,从2009年开始还热心慈善事业,已资助了60余名大学生,一面面绣着:“爱心助学子,真情暖人心”、“春雷妈妈,无私奉献”的锦旗映入眼帘,使我仿佛看见江满凤身边的一群学子们正幸福地围绕在“母亲”身旁,脸上都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

       漫步在茨坪的天街,耳畔再次传来《红军阿哥你慢慢走》那哀婉、凄美的旋律,脚步不由自主慢下来,思绪充盈脑海,这是红土地养育的女儿用歌声传承着红色基因,愿这歌声唤醒更多人重温起红色记忆,也愿这种记忆永远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血脉里,一直奔腾不息。

       从井冈山回来,一直想与江满凤联络,进行一次电话采访,想她平日里很忙,就利用国庆假期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首先传来的却是她深情的歌声:“欢迎各位来井冈,欢迎各位来观光,红米南瓜尝一尝,红歌声声情意长..... ”

 

彩88-1分6合 大发11选5-1分6合 腾讯三分彩-1分6合 彩乐园-1分6合 彩天下-1分6合 万家彩票-1分6合 快彩网-1分6合